Sigita来自有“北方雅典”之称的立陶宛,语言学博士,精通立陶宛语、德语、日语、英语4国语言,是我校国际合作大学立陶宛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教授,现在河北外国语学院教授立陶宛语。
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是立陶宛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是东欧最为民主和现代化的大学之一,立陶宛排名前五,QS世界大学排名前700位,培养了一个总统、两个首相,创办国家级期刊27个,设立了亚洲研究中心、北欧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中心……2015年,我校与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
“中国是非常美丽的国家,中国的博大和神奇一直吸引着我。”Sigita一直向往来中国,恰逢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和我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作为友好交流使者,Sigita来到了河北外国语学院。
Sigita对自身要求高,也很珍惜这次机会,为了让零起点的学生尽快学会立陶宛语,每次上课前,她都会拿出大量时间备课,力求用最好的方式将最好的内容,毫不保留地教给学生。
“教学中我会借助大量图片和视频进行讲解授课,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中学会立陶宛语。”Sigita说,语言教学可以采用对比化提升,不同语音体系的对比能让学生们学得更快。
“学到有关食物的新词时,Sigita会制作卡片,让我们戴在头上,用猜字谜的方式锻炼立陶宛语。学到‘面包’时,Sigita会当场变出立陶宛的面包,连同包装上的词也一并学会了。”学生们说。
游戏、情景展示……Sigita的课堂上一片欢乐,从她上课至今,没有一个学生逃过课。
“河外的学生学习很认真,河外推行的‘1+2’模式对学习立陶宛语也很有好处,大家进步非常快,我很满意。平时学生对我也非常尊敬、友善,待我如亲人一般。”Sigita说起来一脸幸福。
在学生眼里,Sigita课教得好,人平易近人,PPT做得精美,还相当耐心细致,请教问题不厌其烦。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Sigita还积极带河外学子参加立陶宛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留学基金委举办的“推进中国与立陶宛高等院校合作”等活动。
课下的Sigita秒变“小学生”,跟着学生学打乒乓球!“中国的乒乓世界闻名,很有趣,学生们正在努力教我,可是我的水平不咋样。” Sigita有些不好意思。
周末,Sigita也会约上好友,去看中国的名胜古迹。 “北京长城、正定大佛寺等都极具历史气息,非常震撼。”
虽然来中国的时间不长,Sigita已经爱上了中国菜,也爱上了独特的庄里口味。西美花街的时尚小馆、学校附近各种饭店,就连学校门口的各类小吃都吃了个遍。中国饺子、面条以及各种口味的鱼都是Sigita的心头好,没用多久,筷子已经用得相当娴熟。
“中国的饮食味道非常Amazing,在中国我基本不吃西餐,除了喝咖啡不去KFC。”Sigita说,中国的美景、中国人的热情,中国的美食都让她陶醉。
采访最后,Sigita感慨地说:“立陶宛翻译人才急缺,我从立陶宛驻中国大使馆得知,今年6月到10月份,会有更多立陶宛企业来华投资,我希望作为中国和立陶宛文化友好交流使者的代表,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学生学习立陶宛语,为中立企业提供翻译服务。”
其实,Sigita只是河北外国语学院引进的众多优秀外教专家中的一员。河北外国语学院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68名外教,数量居全省高校首位。这些外教或博学、或诗意、或活泼、或高端但都一样热爱教育、热爱中国、热爱河外。
为了能让这些外教老师身处异国也能感受到温暖,河北外国语学院为他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关爱。除了基本的日常生活保障和工作帮助外,校长孙建中还经常宴请大家。
“我们的外教来自五湖四海,凭着对中国的热爱和教育无国界的情怀,为我校的外语教学以及社会亟需的中东欧小语种的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河外很感谢你们,希望有更多的外教加入河外大家庭。”校长孙建中说。
文/国际处宋海娟 姚佳 郭威